

2022年下半年,華為和蘋果爭先恐后地完成了一場衛星通訊走向民用的預演。
近期,高通和摩托羅拉加入了戰局,方案都支持雙向衛星短消息,比華為Mate 50系列“只發不收”更進一步。“2023年到2024年將會是智能手機直連衛星的爆發期。”多位航天系專家向《IT時報》記者表示,今年手機新增的標配功能中衛星短消息將是主流。
跑得更遠的廠商,很可能是華為?!禝T時報》記者獲悉,華為最早將在今年推出擁有衛星通話功能的消費級手機。
手機廠商的戰場從5G升級到衛星通信,本質上,這是一場衛星資源爭奪戰。智能手機等應用端的熱情,像潮水一般涌向昔日冷清的衛星通信市場。中國電信衛星公司這一國內唯一手握高軌通信衛星的運營商門口,守著眾多等待合作的手機廠商。昔日,馬斯克憑借著星鏈計劃在太空跑馬圈地,其速度令人望塵莫及。如今,中國“國家隊”將以舉國之力發起挑戰,將幾乎所有國字頭衛星企業的發射計劃并入中國星網,一個包含13000顆衛星的巨無霸星座計劃冉冉升起。一張覆蓋中國乃至全球的衛星互聯網正在形成。到時候,無論你身處沙漠還是海洋,都能利用衛星發短信、打電話,永不失聯。
2023年至2024年
衛星通信或成智能手機標配
早在2022年9月蘋果發布iPhone 14衛星通信功能前,安卓陣營就慌了,谷歌搶先透露下一個安卓版本將會支持手機直連衛星。近日,全球銷量最大的手機芯片廠商高通下場。2023年1月6日,高通推出首個基于衛星、為旗艦智能手機提供雙向消息通信的解決方案Snapdragon Satellite。高通在全球提供連接,將最先應用于搭載第二代驍龍8旗艦移動平臺的終端,而該平臺就是今年安卓陣營旗艦手機的最主流配置之一。按照高通的計劃,2023年下半年開始,在部分地區推出能發、也能收的應急衛星消息功能。但這并不意味著,高通基帶芯片一出,衛星通信就能成為所有安卓手機的標配。時下,支持衛星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機只有iPhone 14和華為Mate 50系列。最大的區別在于,蘋果“可發、也可收”,華為“可發、不能收”,但兩者的衛星通信功能都只限于發短消息,而且使用地域、發送內容和對象都有限制。
華為Mate 50可發送文字和位置信息,定向發給個人,一般只能設定四個親屬號,只有跟救援相關的消息才能被發送,但收不到回復,“你吃飯了嗎”這類與急救無關的消息便發不出去。iPhone 14發送的是預設的求救信號,自帶定位坐標,不能定向發給個人,消息統一發送給救援機構,也能收到救援機構的回復。近日,高通也做了演示,在終端App中,可以在預設的白名單里選擇聯系人,發送一條限制長度為140字節的文本短消息。種種限制都是為了避免垃圾消息堵塞衛星網絡,因為衛星能提供的帶寬資源是非常有限的。

蘋果衛星通信功能調用的是GlobalStar的24顆衛星,占據85%的網絡容量,幾乎被蘋果壟斷。與高通合作的銥星是全球主流衛星企業,衛星數量和網絡覆蓋密度都要比GlobalStar好,但高通能直接調用的只是銥星的66顆衛星,僅從衛星數量來對比,這是蘋果的2.75倍。說白了,高通的衛星通信資源,暫時不能供那么多安卓手機廠商們敞開使用,是要靠搶的。航天系專家們預測,2023年到2024年,手機直連衛星的高潮即將到來,但由于衛星帶寬資源和技術的限制,主要以衛星短消息為主。
華為最早將在今年推出衛星通話
天線、芯片都要重新設計
先行者華為或再一次成為“鯰魚”。近日,華為衛星通信2.0即將推出,不僅可以做到雙向收發短信,還支持發語音短信和短時間語音通話的傳聞已甚囂塵上。接近華為的知情人士向《IT時報》記者透露,華為最早將在2023年推出衛星通話功能。比起衛星短信功能,這一突破是革命性的,需要跨越天線、芯片等技術門檻。其實,早在華為推出第一版衛星短信功能時,衛星通話的研發項目就已在進行中。華為Mate 50系列的衛星通信功能是由北斗短報文提供的。眾所周知,北斗主業是定位導航系統,短報文只是其附帶功能。
放眼中國,能為華為提供衛星通話功能的只有天通衛星,而這一中國自主研發的移動通信衛星系統是由中國電信獨家運營的,運營主體是中國電信集團衛星通信有限公司(下簡稱“中國電信衛星公司”)。

天通一號衛星電話
天通衛星是距離地球3.6萬公里的高軌衛星,距離之遠,對射頻器件、天線性能要求很高。中國電信衛星公司的“天通一號”衛星電話已在市場上銷售,雖然已做到跟智能手機一般大小,但仍可見其長長的天線。如果要支持衛星通話,華為需將天線植入小小的手機中,還要重新設計芯片,以支持衛星通信網絡。據《IT時報》記者了解,除了華為以外,還有多家手機廠商尋求與中國電信衛星公司合作,但主要以衛星短消息為主。這也印證了,衛星通信即將成為智能手機的通用級功能。
吉利一邊造手機,一邊放衛星
臺州工廠日產一顆衛星
華為之外,對衛星通信最為積極的竟然是吉利,它現在不光造車,還一邊造手機,一邊放衛星。吉利牌直連衛星的手機,最快也將在2023年發布。收購魅族手機之后,吉利旗下星紀時代就在2022年9月搶在蘋果、華為之前官宣,將推出全球首款直連低軌衛星的消費手機。可以看出,不同于蘋果和華為,吉利手機衛星通信功能想要調用的是低軌衛星。
吉利旗下負責衛星生產和應用開發的公司確實發起了一個堪稱“中國版星鏈”的計劃,這家名為時空道宇的衛星公司,計劃在2025年完成“未來出行星座”一期72顆衛星,共8個軌道面的部署。2022年6月2日,時空道宇一箭九星成功發射,這9顆低軌衛星用于吉利“未來出行星座”第一個軌道面部署測試。該公司能以較快的速度發射衛星,主要源于吉利的全產業鏈模式。時空道宇在臺州建成了衛星超級工廠,將吉利的汽車制造能力用于衛星批量化制造,目前該衛星工廠日產1顆衛星,成本下降45%以上。

吉利手機直連衛星的芯片也由時空道宇自家研發,接近吉利人士向《IT時報》記者透露,吉利手機直連衛星后將提供全球范圍內手機網絡覆蓋,包括一鍵SOS、高精度定位服務等,由于芯片功能高度集成化,不需要在手機之外增加額外設備。目前,這9顆低軌衛星的主要應用仍聚焦于車聯網,提供高精定位服務。畢竟,衛星公司太燒錢,年銷量超過220萬輛的吉利汽車能更好地養活衛星公司。汽車之外,吉利造手機的初衷是認為,這是一個更龐大的市場——吉利手機預計年出貨量超過500萬部。一朝衛星夢,吉利掌門人李書福被稱為“中國馬斯克”,他的衛星商業版圖已初見雛形。
“時代的眼淚”
摩托羅拉加入戰局
跟吉利跨越時空達成共識的是摩托羅拉,但卻不幸成為“時代的眼淚”。30多年前,手機網絡還在2G時代,曾經世界通信市場的霸主摩托羅拉計劃發射77顆衛星,最終,你只要手持摩托羅拉,就能在地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收到信號。但是,直連銥星的摩托羅拉衛星手機售價5000美元,每分鐘通話費用為3美元,在當時,這豈是老百姓用得起的。最終,銥星公司因資金鏈斷裂破產重組,摩托羅拉為此身心俱疲。衛星夢的拖累也就成為摩托羅拉沒落的一大原因。如今,摩托羅拉的衛星夢仍沒有結束。據外媒報道,摩托羅拉正在與英國三防手機制造商Bullitt Group打造一款支持雙向衛星消息傳輸的手機,其芯片制造商是聯發科。而據Bullitt透露,其衛星通信功能每月需支付4.99美元,一年需支付人民幣400元左右,第一年免費使用。
雖然衛星通信功能可在極端情況下救命,但對普通用戶來說并非剛需。30多年后,沒有用戶買單的困境會不會令摩托羅拉的衛星夢再次受創?證明自己的商業價值,讓用戶心甘情愿地買單,是摩托羅拉給手機廠商帶來的啟示。接近華為的知情人士認為,華為是否會在2023年推出衛星通話功能,除了要看是否能突破技術門檻外,還要研判其商業價值,基于成本的考量,很有可能僅會在高端手機上搭載衛星通話功能。

全球衛星資源爭奪戰
中國星網祭出13000顆星座計劃
手機直連衛星,其實是6G時代競爭的一場預演。6G與5G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天地一體的網絡。目前的困局是,衛星不夠用了!全球提供通信功能的衛星屈指可數,即便是先行者蘋果,最后還是決定斥資4.5億美元幫Global Star修繕和升級其衛星通信系統。國內放眼望去,有授權的只剩中國電信衛星公司的天通衛星。于是,中國航天圈就將焦點集中在了一家新的衛星通信運營商。2021年,中國衛星網絡集團(簡稱“中國星網”)正式揭牌,由國資委牽頭成立。
浙江大學微小衛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向《IT時報》記者透露,中國星網的星座計劃是13000顆,中國星網已經發射過幾顆實驗衛星,后續100多顆衛星完成招標,正在研制中。最為關鍵的是,中國星網如何能在短時間內達到上萬量級的規劃?“因為中國其他‘國家隊’衛星企業的發射計劃都合并到中國星網了,可能中科院上海微小衛星還有自己的規劃在實施。”金仲和解釋道。
中國星網祭出上萬顆的星座計劃,對標的是馬斯克的“星鏈計劃”。“星鏈計劃”以每周發射50顆左右的速度,已經實現在軌衛星超過3000顆。據金仲和預測,“星鏈計劃”將在2023年基本完成全球的初級連續覆蓋。留給中國追趕的時間不多了。“要做到全球信號無盲區,至少需要上萬顆低軌衛星,‘星鏈計劃’留給全球追趕者的時間窗口期就在2023年至2024年。”著名航天學者黃志澄對《IT時報》記者解釋。從專用走向民用,是國內通信衛星開拓市場的一大契機,但對帶寬資源也是一大挑戰。全球衛星資源爭奪戰早就被馬斯克“星鏈計劃”的野心挑動著,手機直連衛星達到高潮,只是將這一競爭拉到了民眾和消費者的視野中。2020年4月,國家發改委將衛星互聯網首次納入新基建。第二年,中國星網成立??梢灶A見,未來10年,在6G到來之前,衛星互聯網必然進入高速發展期。
作者/ IT時報記者 孫妍
編輯/ 王昕 挨踢妹
排版/ 季嘉穎
來源/《IT時報》公眾號vittim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