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作為黨的二十大后黨中央、國務院部署教育改革工作的首個指導性文件,《意見》明確了總體要求,提出了探索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新模式、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、打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3項戰略任務,開展提升職業學校關鍵辦學能力、加強“雙師型”教師隊伍建設、建設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、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、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機制等5項重點工作。
與此同時,《意見》還釋放出哪些信號?12月27日,教育部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對《意見》進行了解讀。
職業教育決不是單純的就業教育
在陳子季看來,《意見》傳遞出5點新主張——職業教育功能定位由“謀業”轉向“人本”,更加注重服務人的全面發展;職業教育改革重心由“教育”轉向“產教”,更加注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;職業教育服務場域由“區域”轉向“全局”,更加注重支撐新發展格局;職業教育發展路徑由“分類”轉向“協同”,更加注重統籌“三教”協同創新;職業教育辦學主體由“單一”轉向“多元”,更加注重社會力量參與。
“職業教育是促進就業的重要途徑,但決不是單純的就業教育。”陳子季表示,《意見》重申了職業教育的定位,就是要服務人的全面發展,建立健全多形式銜接、多通道成長、可持續發展的梯度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,推動職普協調發展、相互融通,讓不同稟賦和需要的學生能夠多次選擇、多樣化成才,這對扭轉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鄙視,消解職普分流帶來的教育焦慮有重大作用。
“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,具有同等重要地位。”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在發布會上表示,“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,必須堅持面向市場、服務發展、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,才能使類型定位更加清晰、發展趨勢持續向好、社會評價穩步提升。”
據悉,近年來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大幅增長,中職、高職學校每年為國家培養約1000萬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。中職、高職學校在人才培養規模上,已分別占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“半壁江山”。
“《意見》重點解決的一大問題就是發展理念的問題,即如何看待職業教育。”陳子季強調,職業教育不是“終結教育”,也不是“低層次教育”,更不是“淘汰教育”,而是特色鮮明的一種教育類型,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,既可以升學,也可以就業,還可以先就業再升學,其成長成才的通道得到最大程度拓寬。
改革重心轉向產教融合
陳子季強調,《意見》釋放的另一個信號就是“職業教育改革重心由‘教育’轉向‘產教’,更加注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”。
產教融合是現代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,也是最大優勢,更是改革的難點與重點?!兑庖姟分泵娈a教融合中的堵點問題,堅持系統思維,提出了建設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制度設計,將職業教育與行業進步、產業轉型、區域發展捆綁在一起,充分發揮各自優勢,創新良性互動機制,破解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匹配度不高等問題。
歐曉理也認為,“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,重點在于堅持以教促產、以產助教、產教融合、產學合作”。
據了解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教育部積極推進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和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工作,目前已認定了21個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,各地培育了4600多家產教融合型企業,一大批行業組織和行業協會積極參與產教融合工作,已經初步形成了城市為節點、行業為支點、企業為重點的產教融合推進機制。
天津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發布會上,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、市教委主任荊洪陽介紹,近年來,天津持續深化產教融合,支撐產業引育,推動“產學研金服用”要素聚集,成功入選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。此外還堅持以用立業,成立28個職教集團,率先推行產業、行業、企業、職業、專業“五業聯動”,高職專業對接全市主導產業占比98.87%,年社會培訓30萬人次。
荊洪陽表示,下一步,天津將深化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緊密對接“1+3+4”現代產業體系,建立課程教材產教聯合開發機制,建設實體化運行的區域產教聯合體和產業鏈產教融合共同體,校企共建開放式區域實訓中心,助力產業鏈價值鏈向高端延伸。
大力促進產教融合,也迫切需要職業教育辦學主體由“單一”轉向“多元”,注重社會力量參與。企業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亮相,正凸顯了這一特點。
“中國中車將積極發揮行業龍頭企業帶頭示范作用,在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方面積極展現央企新擔當、新作為。”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、董事王銨在發布會上表示, 新擔當、新作為體現在如下3個方面,一是積極發揮帶頭示范作用,在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率先牽頭建立產教融合共同體。中國中車將聯合高水平高等學校、職業學校共同牽頭,在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率先組建學校、科研機構、上下游企業等共同參與的跨區域產教融合共同體,積極構建新體制、形成新模式、探索新機制;二是積極發揮產業優勢,為共同體內職業院校提供平臺與資源。圍繞中車“一核三極多點”業務,推進企業大國工匠、技能大師、技術技能人才進校園,技術培訓、技術課程進課堂,推動職業學校優秀師資力量、專業技術技能人才進企業,實現優秀人才互動,人才資源共享,人才高地共建;三是積極發揮企業辦學重要作用,舉辦高質量的職業教育。中車將在推動共同體建設的同時,辦好中車直屬職業院校——常州鐵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。
如何加強“雙師型”教師隊伍建設
職業教育想要高質量發展,顯然離不開高水平的師資隊伍?!兑庖姟访鞔_要求加強“雙師型”教師隊伍建設。
如何加強?《意見》要求,加強師德師風建設,切實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。依托龍頭企業和高水平高等學校建設一批國家級職業教育“雙師型”教師培養培訓基地,開發職業教育師資培養課程體系,開展定制化、個性化培養培訓。實施職業學校教師學歷提升行動,開展職業學校教師專業學位研究生定向培養。實施職業學校名師(名匠)名校長培養計劃。設置靈活的用人機制,采取固定崗與流動崗相結合的方式,支持職業學校公開招聘行業企業業務骨干、優秀技術和管理人才任教;設立一批產業導師特聘崗,按規定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、高技能人才、管理人員、能工巧匠等,采取兼職任教、合作研究、參與項目等方式到校工作。
而就在兩個月前,教育部辦公廳也印發了《關于做好職業教育“雙師型”教師認定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各地于2022年底前展開本年度“雙師型”教師認定相關工作,制定省級“雙師型”教師認定標準、實施辦法,及時總結經驗做法。
“雙師型”教師數量和比例也在不斷增加。歐曉理介紹:“近年來,國家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結構,加快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老師,‘雙師型’教師比例越來越高。”
職業院校也在行動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校長許建領介紹,該校深入推進人才強校戰略,打造名匠大師領銜的高水平“雙師型”師資隊伍。實施“技術大師”“技能名匠”“管理優才”引培計劃,設置“講席教授”崗位,千方百計聚人才;構建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,建好國家級職業教育“雙師型”教師培養培育基地,推進在職教師“學歷能力雙提升”,培育一批德技雙馨的“大先生”。
點、線、面抓落實
如何將《意見》精神具體落實,是大家關注的話題?;诖?,陳子季介紹說,將從點、線、面三個方面抓落實。
“點上突破,就是支持有基礎、有意愿的地方先行示范,打造樣板。”陳子季介紹,2023年初,先選擇10個省份,建立部省協同推進機制,“一省一案”編制落實方案,“一省一策”給予差異化支持,“一省一臺賬”逐項推動落實,同時,梳理經驗、總結規律,形成區域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政策“工具箱”并推廣應用。
“線上提升,就是圍繞辦學能力的關鍵條線,推出一批關鍵政策和重點項目。”陳子季透露,接下來圍繞《意見》中的“五項重點工作”,將分別推出專項工程計劃,推出一批引領職業教育領域改革的國家級項目,樹立標桿、打造品牌。另一方面,針對股份制、混合所有制改革,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等地方“不敢碰”“不好講”的難點,在國家層面出臺政策,向社會傳遞信號,給地方提供支持,引導基層大膽試大膽闖。
“最后一點,就是全面加強黨的領導,用好《意見》的政策紅利。”陳子季表示,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將發展職業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,整體部署、統籌實施,并作為考核下一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重要內容。
“我們要努力營造全社會充分了解、積極支持、主動參與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,樹立結果導向的評價方向,對優秀的職業學校、校長、教師、學生和技術技能人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,弘揚勞動光榮、技能寶貴、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。”陳子季說。